從忽必烈與正統可汗爭權前,便詳加比較過去各種國家的制度、典範、機構。
此時的蒙古帝國已接觸了古羅馬、拜占庭、伊斯蘭文明、中華文明,再加上自身的蒙古遊牧傳統文明,匯集古今東西方知識與見聞,用以討論政權等議題。
並且在政治、經濟、社會任一層面上都不抱持排他性、不拘泥人種。
忽必烈繼承大可汗之位後,在中國區域,選擇披上中華文明的外衣,但中華色彩僅限於中國本土行政組織,中下層級的位置,其他方面則非常的世界化。
忽必烈選擇以中華文明的方式管理中下層級,在高層、商業模式學習了歐洲與中東文明,並採用穆斯林的商業網,創造出以國家主導的超大型商業網路,融合蒙古軍事、中華經濟、穆斯林商業,塑造出橫跨歐亞大陸的世界帝國。
以古鑑今,台灣至今都讓人民無法了解自己的歷史,不知道自己是哪個國家的人,更遑論以不抱排他性、不拘泥人種的政治、經濟、社會,生長在台灣的究竟是台灣人、日本人,抑或是中國人?
說中文就是中國人嗎?
那麼香港人說粵語,算是中國人嗎?
西藏人只會說藏語算是中國人嗎?
新加坡說中文,算是中國人嗎?
要徹底消滅一個國家,最好的辦法就是摧毀乘載歷史的語言,如此一來,人民便不會知道自己來自何方,先祖的名與姓也都一併忘卻。
忽必烈選擇的是廣納賢士,讓合適的系統繼續運轉,並且尊重人種、文明。
但蔣中正在台灣推行的國語運動,以霸凌式的嘲笑手段,在各級學校推行中國國民黨所謂的"國語",只要說台話、客家話、原住民族語、日語,都會被掛上"我不說方言"的牌子,還得找到下個說方言的同學才能交棒,搞的大家看到掛牌子的同學都不敢靠近,最後就是各種訕笑,也導致了後來覺得說台灣本土方言是粗鄙的印象,是名符其實的華民化運動 (以今天來看相當地成功)。
為什麼山東話、四川話、上海話都不會被禁止,唯獨禁止在台灣流通的方言?
因為中國國民黨根本不把台灣人當作是自己人,蔣中正在自己的日記中也清楚明白地知道台灣並不屬於中華民國(註1),而是被盟軍所委託的代管地,當時的台灣人其實可以直接當作是日本人,日式服裝、多數人說得一口流利日語、台語,教育水平遠超中華民國。
相較之下,忽必烈身為一個征服者,選擇攻心為上,無血開杭州城,戰後隨即讓杭州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貿易城市,晉用有能力的人,無人種、階級之分,廢除科舉考試,讓有才能的人可以得到公平的機會。
然而中華民國的科舉則是公務人員考試,外省保障名額誇張地高,高階職位\甚至只有自己人能當,無論台灣人在當時多麼優秀(1950年代的留美博士,仍是只有打雜的份),只要是來自台灣,便只有如科舉制度那渺茫的縫隙般,有機會得到晉升,而中國人卻不用通過這道關卡,輕輕鬆鬆地取得原先屬於台灣人的資源。
蔣中正與忽必烈的格局可想而知,天差地別。
註1. 蔣介石提台灣是托管地書信 國史館網站可查到 https://newtalk.tw/news/view/2017-01-03/80661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